首頁 > 發揚財神文化

發揚財神文化 | 義:行仁義

財神文化五字真言之“義”

“義”為正義,于友有義,于國大義。

“義”指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是一種含義廣泛的道德行為。在階級社會中,義是有階級性的。古人把義看得很重,義甚至比自己的性命還重要。往往寧可捨命,也要取義;為了義,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義”字,系羊、我結構。我,至尊;羊,大祭。意思就是為了我的信仰而不惜犧牲;公正、合理的事情就去做,就是義。無論是它的階級性還是道德性,義在現今社會乃至將來,都不可或缺。就算階級消滅了,但他的道德性依然會存在,甚至還會愈加廣泛地存在於社會。

現階段,由於人們對階級一詞的忌憚,不少人,面對“義”的看法和使用有了一定程度的變化,似乎把它狹隘化了。說到義,往往容易同私利和哥們義氣相聯繫相混淆,因此不可避免地弱化了“義”的社會性。實際上,我們的社會不能沒有義,更不可小覷義的社會價值和社會意義。

孔子最早提出了“義”,“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儒家把“義”與“仁”、“禮”、“智”、“信”合在一起,稱為“五常”,其中的“仁義”成為道德的核心。因此,心中有義,仁義,誠義,才能行端正,做正事,得正財。子曰:君子之所謂義者,貴賤皆有事於天下。君子義以為上,見利思義。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古人如此重義,看輕富貴,實在難能可貴。古代的有識之士,他們重情重義,把義做到了出神入化感人至深的程度。他們講究結義,講究義的作用和價值,為義盡責,為義抗爭,甚至為義獻身。一個沒有義的人,他怎麼可以獲得人心?

古代的士人,竟然通過為主人買義的方法勸解主人。因為他的主人權貴富有,地位顯赫,物質方面什麼都不缺,唯獨缺義,因為他為富不仁。故事是這樣的: 一次,主人讓一位士人去買東西,說:“你看家裡缺什麼就買些什麼回來。”這個士人聽後,就去街上把城裡所有的乞丐請到主人家來吃飯。主人見這麼多乞丐來家裡很不高興,埋怨士人不稱職,故意搗亂。士人說:“您不是說,家裡缺什麼就買些什麼嗎?我見您管轄的領地,有這麼多乞丐,他們餓著肚子,而您卻養尊處優,富貴榮華。他們以行乞為生,是因為您沒有照顧到他們的緣故。那是因為您缺少義。我把他們請來,讓他們在您這裡吃飽肚子,我這是為您買義啊!”主人聽了不但不再埋怨士人,還誇讚士人為他買了家裡最為缺少的東西。他愉快而大度地管乞丐吃飯,為那些乞丐安排活兒幹,讓他們自食其力。從此,城中不再有乞丐。人們都稱讚主人為“義王”。這個故事說明大義之人得人心。義,不止普通百姓需要秉持和效仿,為官者更應如此。

孟子曰:春秋無義戰。諸侯群起爭霸,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葬送無數人的性命,進行非正義的戰爭,是典型的丟失靈魂的表現,在無情的踐踏人的生命。古今中外,有多少戰爭是正義的?又有多少戰爭是非正義的?就戰爭的實質而言,戰爭沒有正義可言,因為戰爭要奪取無數年輕的士兵和平民的生命。就戰爭敵對雙方而言,要看為什麼而戰。某一方也許會認為自己是為了正義而戰;另一方難道會承認自己是為非正義而戰?戰爭本身就是不義的產物。就近年來美國發動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到現在的敘利亞戰爭,都是強加在本國人民身上的非正義戰爭。除過發動戰爭,他們還橫行霸道,今天制裁這個國家,明天限制那個國家;對別國說三道四,指手畫腳,張牙舞爪。用雙重標準的所謂“人權”要求別人,賣弄自己;“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反過來看看他們國家的情況,公民權利遭受嚴重侵犯,槍支氾濫,導致槍擊事件的群死群傷慘案持續高發。種族歧視加劇導致社會撕裂,貧富分化現象持續惡化,大量印製鈔票,進行經濟掠奪以維持所謂的富國和大國現狀。這是典型的不負責任,沒有義可言的強盜邏輯和野獸行徑。那些戰爭販子,那些見利忘義,唯利是圖,免不了要遭惡報。“美國911”是不是他們當下的惡報?欺淩和壓迫,殺戮和奴役,必定會種下仇恨的種子;這種種子遲早會發芽,會破土而出,讓你飽嘗“不義”的惡果。

靈魂迷失之人會“見利忘義”,靈魂高尚之人則“見利思義”。清末民初,當時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河南康百萬,江南沈萬山,山東袁紫蘭”。傳說這三人是財神爺趙公明轉世,都達到了富可敵國的程度。大富之人,往往是非常重義的。江南的沈萬山就是個很重義的富商。沈萬山商業起步之初,也曾經遭遇過巨大失敗,甚至淪落成乞丐乞討而歸。他也曾被人騙過,他的供應商以好綢夾雜次綢賣給他。途中發現以後,他把那些絲綢挑出來,並在挑揀的絲綢上寫上“次綢”二字,以半價出售。他堅持自己的經商理念:“以義取利,童叟無欺。”面對義和利,沈萬山堅信,騙只能騙一次,雖然一時得逞,卻丟了合作的朋友,絕了自己的經商之路。只有以誠待人,人家才信服你,才肯長久與你打交道,否則,終會對你敬而遠之,甚至鄙視你對付你。沈萬山遵從的原則是:“符合義則去爭取,否則,雖一本萬利也棄如敝屣。商人雖為財,但應生財有道,當以義為利,而不能以利為利。”

像沈萬山這樣以義為先,忠信為本的商人,他的理念就是他致富和保富的根本,也是他名利雙收的壓手寶。然而,在當今社會,像沈萬山這樣以義為先,忠信為本的商人雖為數不少,但見利忘義之徒也是更多。特別是那些經營與人民身體健康有關係產品的部分無良商人,生產和經營假冒偽劣產品,從中牟利,簡直禽獸不如,罪該萬死!還有毒奶粉事件造成了許多嬰兒殘疾,變質月餅造成許多人食物中毒住院。這樣發不義之財的人,絕然是不會有好下場的。毒奶粉廠家的高層領導被判重刑,就是明證。上海有一家百年老字號點心店,把沒有賣完的月餅在冷庫裡儲存起來,來年粉碎後製造月餅再出售。這樣的惡行必遭天譴。後有報導該企業的黑心老總外出旅遊,被山上猴子蹬下石頭給砸死了。這就是“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間未到,時間一到,一定要報”。“利”字邊上一把刀,大利大險,小利小險,不利不險,取利莫要不義涉險。

做人也好,為官也好,經商也好,只懂得一個義字還遠遠不夠。人說為官需看《曾國藩》,為商必讀《胡雪岩》。清朝的紅頂商人胡雪岩的成功就是一個典型事例。胡雪岩早年由一個掃地倒尿壺的雜役逐漸成為一個夥計,白手起家,成為後來名噪一時的紅頂商人,被皇帝賜予二品頂戴賞黃馬褂,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他結交了當時如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一些權貴,便於他為官和經商。他的企業遍佈江南,他創辦的當時蜚聲中外的阜康錢莊和胡慶餘堂藥號讓他事業達到了頂峰。胡雪岩為人講義,為富且仁,樂善好施,助他人於困,贏得了“胡大善人”的美譽。他知人善用,廣交朋友,善於借勢,是他成功的關鍵。但後期成功和順境蒙蔽了他的眼睛,讓他過於自信,貪欲太大,自不量力。他的“義”,也摻雜了些許投機的成分;官場上他更是結黨營私,已經不是當初純粹的“義”了。胡雪岩雖然聰明一世,與官場人員交往甚密,但卻因為不諳官理,剛愎自用,不懂變通而成為左宗棠與李鴻章政治鬥爭的犧牲品。胡雪岩過分地參與了朝廷內部的勢力鬥爭,以至於最後李鴻章等人認為,要除掉左宗棠,必須得先除胡雪岩,為他後來的境遇埋下了禍根。另外,胡雪岩陷入的是國外金融資本勢力和國內金融買辦勢力的內外夾擊,戰略上的失敗早已無法挽回。像胡雪岩這樣人落得如此下場,除過複雜險惡的外部原因,與他自身的剛愎自用有很大的關係。胡雪岩成功的原因很多,需要我們學習,但其失敗的教訓同樣需要我們警醒自己。從表面上看,胡雪岩的失敗是由於他庫存的絲綢賣不出去,資金周轉出現問題,抽不出錢返還官方的錢款,而最終被李鴻章為首的勢力拿住把柄上告而被抄家。但他的一意孤行,盲目使得他資金鏈斷裂,導致了破產的惡果。再往深層次說,既為官又經商,那是險上加險。商場如戰場,封建時期的官場又何嘗不是戰場呢?而往往官場的風險要大於商場的風險。胡雪岩過分介入朝廷內部勢力的鬥爭,就算他掌握了財富密碼但是他沒有理解“富家”的本質。個人的小“家”要想長久的發展好,就是要依託於“大家”即國家的好,國家好即要外政強力,內部更要團結,而不是黨派分爭,結黨營私。國好家才好,愛國才是愛家。胡雪岩後期失了本有的“真義”,失去了財富的鑰匙,臨了家財散盡,含恨而終。

再說說“大義”的典範,73歲高齡“遠赴西域,止殺救民”的全真派道長丘處機。 丘處機,字通密,道號長春子,登州棲霞(今屬山東省)人,元初道士。興定四年(1220)農曆正月,丘處機應成吉思汗邀請挑選門人尹志平等18名弟子離開山東昊天觀,啟程西去,此時他已經年屆73歲。歷經曲折,興定六年(1222)四月,耗時兩年,丘處機抵達“大雪山”(今興都庫什山)八魯灣行宮覲見成吉思汗,實現了歷史上有名的“龍馬相會”(成吉思汗屬馬,丘處機屬龍)。同年秋冬,成吉思汗三次召見丘處機,詢問治國和養生的方法。從《玄風慶會錄》的記載看,丘處機對成吉思汗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一是宣傳“去暴止殺”,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蒙古統治者對所征服地區人民所推行的殘酷殺戮政策。丘處機還針對成吉思汗希冀長生之心理,要他將追求“成仙”與行善結合起來,勸告成吉思汗,養生之道重在“內固精神,外修陰德”。內固精神就是不要四處征伐,外修陰德就是要去暴止殺。此後,丘處機仍然不斷勸告蒙元將帥,減少對人民的屠殺;二是宣傳濟世安民思想,為恢復和發展中原地區社會經濟、救濟貧困百姓、安定社會秩序做出了貢獻。丘處機的高深魅力,心懷天下“大義”的精神深深吸引著成吉思汗,使他大有相見恨晚之感。他召集太子和其他蒙古貴族,要他們按丘處機的話去做,又派人將仁愛、孝道的主張遍諭各地。特別是在後期,成吉思汗統治中原的政策有所和緩,對中原各地的一些武裝反抗,成吉思汗改鎮壓為招安。這些變化與成吉思汗接受丘處機的勸告應當有相當大的關係。丘處機心懷天下蒼生,不顧高齡,遠赴萬事,一言止殺,拯救無數生靈,這是愛國愛民的“大義”,積的是無上的德。他返回燕京後,元太祖感于他 “大義”天下眾生,功高天地,奉請他為國師,賜虎符、璽書,掌天下道教。心懷義者,天必報之,假仁假義者,天不藏私。

放眼今日社會,也不乏大義之人、仗義之人、義勇之人。我們的社會也需要這些大義之人、仗義之人、義勇之人成為表率。當然還有很多見義勇為者、大義滅親者、義務勞動者,可謂層出不窮,比比皆是。“義”就是付出,就是捨棄自我,為他人,為社會,為公理和正義堅持終生。

經常看到這樣報導,某公安幹警或某公民,為了抓小偷或毒販,挺身而出,或被小偷刺傷刺死,或被毒販殺害。其中有位義勇青年,抓小偷時被小偷用刀刺傷,他身帶刀傷滿身鮮血仍然不放棄抓小偷,他追趕小偷一百多米,血就流了一百多米,把馬路都染紅了,最後因為失血過多而倒在路上。有這樣的見義勇為者,豈不讓小偷膽顫?我們的公職人員和社會上的義勇人士越多,小偷、罪犯就會越少,社會風氣就會越來越好。

記得以前的報導,兒子殺了人,父親大義滅親前去報案。兒子被抓被判,父親對著兒子懺悔痛哭,自己的兒子是兒子,他人的兒子也是兒子,因為自己的過失沒有教好兒子,讓自己的兒子害了人家的兒子。義字當先,私情自然就在後。私情在後,公理和正義自然就在先。這就是義的作用,這就是義的力量。

臺灣有個叫李強生的人,他每月獻兩次血,幾年堅持不斷,成了在需要時能挽救他人性命的義士。曾幾何時,那些無償獻血者,他們把自己寶貴的血液奉獻了出去,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他們的行為是自願的,這就是因為一個“義”字。一個人,偶爾獻一兩次血不能不說是一種義舉。

我們的社會,也有不少人幹那些與義背道而馳的事情,背信棄義,不知廉恥,不知悔改,甚至利令智昏,喪心病狂,猶如毒蛇猛獸。諸如偷小孩的人販子,貪污詐騙者,背信棄義者不勝枚舉。一個企業領導,為了自己單位的利益,不遵守協議,違反合同,不守信用,以犧牲他人的利益滿足或保全自己的利益,實在可惡而可悲。他們的這種行為終將被法律制裁,名譽利益盡喪。

很多翻把的貪官污吏,動輒貪污上億錢財,令人觸目驚心。試想一下,一個普通工人或農民,一年辛辛苦苦能得多少勞酬?這些貪官污吏所貪的錢財是苛扣了多少下苦人的勞動所得?古語說“多藏必厚亡,不義之財不可得”明知不可得的,還削尖了腦袋冒險去得,後果可想而知。那些被頻頻曝光的貪官紛紛倒下,害的不僅僅是自己,還害了兒孫。有個貪官,他因為貪腐被抓,兒子兒媳都受牽連被捕,可憐兒媳剛生完孩子,還沒滿月的孩子就失了父母的照顧。《太平經》中有“承負”之說,意思是長輩積德行善,則可蔭及子孫;若長輩屢屢犯過作惡,後人將無辜蒙受災禍。自古多少仁人志士,那些普通士兵、學生、農民,他們為了心中的正義、為了信仰,捨生取義,是多麼壯烈和偉大;那些舍義取財,取不義之財的貪婪之人,顯得是多麼渺小和醜陋?且行且珍惜眼前的福報,在做事前多為自己的後代著想,正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前人惹禍,後人遭殃”。

有朋友提供了這樣一條內幕消息:有家養豬場由於管理不善,病死了許多肥豬,在防疫部門的監督下,豬場的老闆被迫埋了死豬。可是,夜裡豬場老闆卻偷偷挖出死豬,宰殺後偷偷賣給收購死豬的“二道販子”。想想那些死豬究竟流去了什麼地方?這些年人們的生活水準明顯提高了,但隨之而來的各種怪病也越來越多了,這恐怕與這些黑心作坊企業,販賣病死家禽家畜以及製造假藥、假食品飲料、地溝油等因素有很大關係。這些見利忘義,賺黑心錢的人,利慾薰心,簡直喪盡天良,狼心狗肺,何談靈魂?

做生意,搞企業,盈利是主要目,這無可厚非。但現在有多少人、多少企業在挖空心思賺不義之財。西安民辦某學院非法集資案,讓多少奮鬥半生的老百姓把自己血汗錢套進去了。西安某職業培訓學院牛小勇誇大擴大辦學規模及資金兌付能力,投資建設新校區。以陽光雨露農用生態園的名義,以大比例返現和高額利息為誘餌,欺騙社會民眾與其簽訂借款協定進行非法集資。從2004年底到2015年初,長達10年多的時間裡,學院共向10萬餘人集資,參與人募集資金130億餘元。這種為了不義之財虛假宣傳、牟取暴利、吞人血汗錢的行為絕對是“見利忘義”的典範,與毒蛇猛獸無二。

一個人偶爾做點積德行善的事情,偶爾孝敬一下老人長輩,偶爾做點義事,偶爾和氣一點,偶爾照顧一下家人心情,這都不是真正意義上掌握了財神心法,是不會得到真正的福報的。它需要我們長期堅持去做;若不堅持可能還會適得其反。毛澤東曾說過:“一個人做一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而不做壞事。”最近有新聞報導,河北武安市“愛心媽媽”李利娟因涉黑敲詐斂財被拘留。李利娟早在十多年前就以“愛心媽媽”聞名全國,創辦了“愛心村”,義務收養孤兒和棄嬰。二十一年來陸續收養了118名孤兒,如此善舉令人傳頌,並被多家媒體宣傳報導,於2006年被評為感動河北人物。她之所以成為雙面人生,那是因為她沒有守住本心,被虛榮和利益敲昏了頭,沒有將“義行”堅持下去。她成為富人之前宅心仁厚,收養孤兒棄嬰,創辦“愛心村”,功績斐然。可是,後來她改變自己的初衷,唯利是圖,被利所害,見利忘義,利用收養的孤兒幹出了敲詐斂財的不義事情,拋棄了原來善良的靈魂。結果遭到惡報,身陷囹圄,名下兩千多萬現金和名車被查封。這樣一位義女,到後來反而被“不義”所打倒。在牢中渡過餘生是她失義的結果,更是迷失靈魂的必然結果。

社會在進步,人類在發展,這是歷史進展的必然。人們在孜孜不倦地追求財富的同時,善惡兩種勢力始終在搏鬥中,人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頑強地前進著。追求財富是人們的動力和前進方向。而向前看和向錢看其目的和結果是不一樣的;向前看必然進步,向錢看必然迷失自我,迷失靈魂。人一旦迷失靈魂,沒有人格良心,恐怕什麼樣的事情都幹得出來。一旦迷失靈魂的人多了,社會風氣就會敗壞,家庭就難以和睦幸福,社會就難以和諧穩定,國家也就難以發展和富強。這就會導致一個國家在歷史進程中有著不同的運行軌跡。其表現為,一段時期是螺旋式上升,一段時期則是波浪式前進;波谷低於以前,這就是止步和後退,也就是缺義和失義的結果。

義,能夠真正體現人與人的真誠關係,也能夠體現人生的真諦。人與人,要真誠相待,要互相幫助,互相友愛。人生不易。不要瞧不起別人;不要笑話沒有自己富有的人;不要歧視遭難的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人人有首難唱的曲。再風光的人,背後也有寒涼苦楚;再幸福的人,內心也有無奈難處。誰的人生都不易,笑人等於笑己,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誰的人生就一定十全十美?誰的生活沒有薄涼?誰又敢保證一直都是人生得意?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做人要真誠,謙和;善待別人,可以溫暖自己。人是活給自己的,別奢望人人都懂你;別要求事事都如意。苦累中,要懂得安慰自己。沒有人心疼,也要堅強;沒有人鼓掌,也要飛翔;沒有人欣賞,也要芬芳。生活沒有模版,只需心燈一盞。煩惱時,找找樂,別丟了幸福;忙碌時,偷偷閒,別丟了健康;勞累時,停停手,別丟了快樂。歲月如水,走過才知道深淺;時光如歌,唱過方品心音。愛情因珍惜而美好,友情因真誠而長久;親情因相依而溫暖。人與人之間,就是一份緣;情與情之中,就是一顆心。若愛,請珍惜;若惜,請真誠。 做人,要有義;做事,要講義;求財,萬萬不可見利忘義,更不可背信棄義。靈魂不健全的人,往往容易見利忘義;迷失靈魂的人,往往容易幹出傷天害理甚至謀財害命的罪惡勾當。義在心中,在於付諸行動。這就是財神心法的第三把鑰匙。
  • 1
  •  
  • 2
  •  
TOP